第294章 村里通电_从平凡的世界开始当农民
快看小说网 > 从平凡的世界开始当农民 > 第294章 村里通电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94章 村里通电

  第294章村里通电

  “我这里剩十块冰棒,王幸全卖光了。我们想着剩的不多,就想拿回来吃掉算了……”王磊开口回答道。

  这结果让王满银有些惊讶。自己小瞧了人们的消费能力……农村受苦人是真穷,但有钱人也不少。

  拿石圪节街上的住户来说,工作人员工资并不算低。另外,还有不少人在工厂上班或者倒腾小买卖……

  这些人算是先富起来的一批,手里有闲钱,吃个冰棒并不算稀奇事儿,毕竟一根才五分钱。就像自家的炒货,在下边各公社同样销售不少。

  最重要一点,他们目前做的是独门生意。不过卖冰棒不需要啥技术含量,相信很快会有其他人反应过来。

  到那时,就不会卖如此快了。

  兄妹俩倒没想那么多,把冰棒分给家人后,又从兜里掏出钱数。

  不到俩小时,他们不但把本钱挣回来,一人还有两块钱利润。

  王涛在边上看的眼馋坏了,也嚷嚷着想卖冰棒。

  王满银自然不许,只能劝着小儿子长几岁再说。

  数过钱,王磊又提出去双水村一趟,把剩下冰棒送给外公一家吃。不然等到下午,估计要全化完。

  见儿子这么有孝心,兰花自然很满意。她忙从菜园里摘了几个西瓜和甜瓜,让王磊顺道驮去。

  自家菜地只种了二三十株瓜秧,瓜却结的不少。不但能供两家人吃,甚至来作坊干活的工人也没少吃。

  眼瞅着中午,兰花把儿子送走,便操持开始做午饭。

  天太热,其他饭菜吃不进去,她打算做几碗凉面条。前段时间家里买了轧面条机,一家人想吃面条容易许多,不用再费力用擀面杖忙乎。

  至于凉面条,原本罐子村这边并不做,兰花是从一个外省婆姨手里学来的。

  其实做起来不费啥事儿。

  面条入锅里煮上两滚,然后捞出来放井水里过一下即可。

  再拍几头大蒜,切些小葱和辣子,放上黄瓜丝或者豆角凉调当浇头。当然重点是多倒香油和醋,这样才算够味……

  大夏天的,凉面条吃起来顺滑,酸辣可口,很能引人食欲。

  王满银也喜欢吃凉面条,直接用大碗盛了一碗,蹲在洋槐树荫下呼噜噜开动。

  三个孩子同样如此,端着碗一字排开,吃的津津有味。

  王涛吃饭也不安生,时不时挑起几根面条扔到旁边荷塘里,引得不少小鱼争相抢食。

  兰花见状,拿起筷子照小家伙脑袋敲了两下:“手痒?不吃倒我碗里!?”

  她经历过最苦难的年代,对粮食非常珍惜。

  虽然现在自家生活好了,却不能这么糟蹋。

  挨一顿训斥,王涛才老实起来。

  倒是王磊无意盯着水面看了几眼,突然悄悄喊道:“爸,你快看,那边是不是一条大黄鳝!在南边荷叶下边!”

  早些年罐子村种植水稻时,田里就有很多黄鳝和泥鳅,所以孩子们并不陌生。

  顺着儿子指的方向,王满银扭头凑看过去。

  很快,他看到一个黄褐色的棍状物体直挺挺立在水中,露出水面部分的脑袋有鸭蛋那么大,上边长满黑色斑点。

  不注意看的话,还以为是一根插入水中的树棍呢。

  王满银也有些惊讶的点头:“好家伙,这么大一条黄鳝,估计能有半斤重!”

  当初他往荷塘里放养了不少小鱼小虾,所以有黄鳝不是啥新鲜事儿。

  关键这么大个头的,最少长有三四年……王满银经常在荷塘边吃饭,还是第一次见到。

  当然,空间里肯定有更大个体的,不过他每次来去匆匆,倒是从未发现过。

  个体越大的黄鳝,警惕性越高。

  再加上水池中茂盛的荷叶遮挡,倒让这家伙一直躲藏着。现在它之所以冒头,应该是夏天天热,水中缺氧,才不得不从洞里半浮出水面呼吸。

  “赶紧吃饭,吃完咱们拿黄鳝钩钓黄鳝!”看到如此大个体的黄鳝,王磊来了兴致,催促着弟弟吃饭。

  罐子村有水有鱼,人们自然研究出各种捉鱼的器械,黄鳝钩就是其中之一。它是用自行车辐条磨细后做成的,顶端和鱼钩很像。

  哥俩丢下碗后,立刻翻出黄鳝钩。

  接着,他们又从粪堆里挖了几条蚯蚓,开始试探着在荷塘边上钓黄鳝。

  王满银闲着没事儿,也凑在旁边看热闹。

  不出所料,王磊刚挽起裤管下到荷塘里,就把大黄鳝惊动。

  这家伙迅速缩回脑袋,彻底躲进洞穴深处。

  王磊把黄鳝钩放入洞穴当中,不断来回抖动试探着。刚试几下,他就兴奋低喊道:“吃了,吃了!”

  说着,这家伙缓缓把黄鳝钩提出水面,下一刻却露出失望的表情。

  只见钩上蚯蚓被扯掉大半,并没有看到大黄鳝的身体。

  显然,这家伙远比想象要狡猾,见到诱饵并不是直接吞下,而是采用撕扯拖拽的方式。

  很快,整条蚯蚓被吃个净光。

  王磊只能改变策略,每次钩上只挂少量蚯蚓肉。

  如此几次后,终于感觉到传来沉重的拉扯力。

  “上钩了!”他口中喊着,却并没有急速将黄鳝钩提出水面。

  相反,王磊手中动作很慢,而是缓缓往洞外拉扯。主要因为大个体黄鳝的力气巨大,双方拉扯下很容易把黄鳝的嘴巴刮破,最终使其脱钩逃走。

  对于钓黄鳝,他也算半个行家,对其中门道非常清楚。

  黄鳝钩出水后,王磊迅速用另一只手扣住黄鳝身体,连带扔到对面岸上。

  旁边等待的王涛赶忙用网兜扣住,而后放入水桶内。

  王满银站在水桶前看了几眼,感觉先前估少了。这么一条黄鳝最少七两重,足够晚上做一盘油炸鳝鱼。

  把这条鳝鱼钓上岸,王磊仍然没有收心,继续沿着荷塘浅水处寻找洞穴。

  很快,又有一条三两重的黄鳝上钩。

  短短十几分钟时间,哥俩就捉了七八条,差不多有两斤重。

  晚上全部炸了吃,顺带可以捉些知了当配菜。

  场畔周围灌木丛因为经常浇水的原因,土里知了特别多,一晚上能捉二三十个。

  之前王满银懒得费事,都是让王磊他们放锅灶下烧着吃的。

  现在可以凑在一起倒油炸。家里有黄米面,反正要凑一回锅,可以再炸一些油馍馍吃。

  下午两点多,工人们陆续过来上班。

  王满银照例抱了个大西瓜,让大家吃完再开始干活。

  现在炒制瓜子实现半自动化,工人省力很多。生了煤火后,推上电闸,接下来只需要隔段时间查看一下炒货机内原料即可。

  另外作坊人手有充裕,王满银现在已经很少操作机器了。但他对质量始终没有放松过,每天都会详细进行检查。

  等七点多工人下班,他们两口子也结束了一天的工作。

  天黑时,场畔上飘出浓烈的油炸香味!

  炸黄鳝段、油馍馍、知了……王满银家今天晚上的生活比过节还丰盛。

  也就是现在赶上好时候,换做几年前,他绝对不敢如此高调。

  王满银站在锅灶旁忙乎,连衣服都汗透了,最后连带油馍馍足足炸了高高一盆。

  给王秋生那里送了一碗后,自家人才坐在场畔上开吃。至于老岳父家,可以留着明天送。

  放下碗,三个孩子照例去村里疯跑。

  王满银两口子刚才在灶台边热得够呛,趁这机会都先洗了个澡。

  而后,两人坐在场畔上扇着蒲扇,享受难得的宁静。

  就这么随意聊着……

  黄土高原的夏夜特别惬意。

  凉风习习,头顶星河异常清晰,颗颗可见。

  扑棱棱,突然一个黑影从头顶掠过,继而消失在远处黑黢黢的山峁间。

  王满银很珍惜这样悠闲的时光,尤其身边有婆姨和孩子们陪伴……对他而言,特别满足。

  很多时候,他都想一直这般过下去。

  不过随之而来的,仿佛冥冥中有一股力量,推着王满银不断朝前。让罐子村环境变好一点,村民们生活过得好一点,顺便看一看尽头更漂亮的风景。

  他并不只在心中想想,而是一直在做。

  现在给作坊干活的工人,一天最少能拿两块钱……一个月下来六十块,一年六百块。对于黄土高原很多人家而言,一年地里收成也达不到六百元。

  这事儿看起来很小,却悄然改变了六个家庭的生活轨迹。

  接下来,王满银还会从村里招收更多人。

  在黄原市购买了房子后,王满银曾想过要把作坊搬迁过去。以自己现在开出的工资,即使在市区招工人应该也很容易的。

  那里地理位置远比石圪节公社要优越,可以直接辐射下边十几个县,省得他来回拉原材料。

  如此,生产成本应该能再降下来一些。

  但是这想法刚冒出就被他熄灭。

  王满银心里始终存着一些情怀的,想要看着罐子村在自己手中一点点发生着改变。

  另外自家的生产成本绝对比瓜子大王低很多……提起对方,他想起前段时间看过的报纸。

  当时很多报纸头版都有关于瓜子大王的报道,纷纷称其为“国内第一商户”。甚至,他的事迹还被话剧团排成话剧进行公演。

  也得益于这些报道,现在全国各地定购瓜子的人纷沓而至。

  瓜子大王现在趁势开办了三个加工厂,一天能够生产几万斤瓜子。而且为统一市场,对方这段时间还打起价格战。

  一时间,瓜子大王风光无限。

  甚至连田福军也受到报道影响,几个月前,王满银登门拜访时,对方特意叮嘱他步子可以迈的更大一些!

  对于瓜子大王,王满银自然很佩服。

  不过在心里,他始终不惧。

  名气大又如何,说到底还是要靠产品说话的。

  就算自己把作坊开在罐子村,生产成本应该也要比对方低很多。如果真碰上,干就完了……

  直到快十一点,两口子才去村里喊王磊他们回家睡觉。

  这会儿功夫,饭场依然很热闹,收音机开的哇哇响。不少大人聚在一起谝闲传,从国内一直聊到国际……

  还有不少碎娃拿来麻袋片或者蛇皮袋铺在场畔上,看样子打算晚上在外边睡觉。

  王满银对这些话题不怎么感兴趣,聊了几句,就带着家人回家。

  临睡前,他照例在场畔上生了一堆柴火,上百年铺上新鲜艾草。

  一时间,院内又被草木香味笼罩。

  在王满银和兰花的期盼中,王磊王幸的小学升初中成绩终于出来了。

  王幸成绩一如既往的稳定,语文九十三,数学九十八,算给他们两口子挣了不少脸面。

  至于王磊,两门功课都六十多分,估计上初中有点困难。

  王满银早想好了,开学前找找关系,争取把孩子塞到学校里去。不用花费太大代价,最多弄两条烟就行。

  看到自己烂透的成绩,王磊倒没啥反应,继续忙乎着卖冰棍挣钱。

  短短七八天时间,他们兄妹俩一人挣了十多块。

  不过好日子也算到头了……就像王满银事先预料到的,人们看卖冰棒挣钱,纷纷动了心思。

  最近两天,石圪节公社又多出几个卖冰棍的。

  得到开会的消息,王满银吃过晚饭早早感到村里。

  天太热,王满囤也没有什么废话,直接讲了两件事情。第一个就是上边已经确认,今年石圪节公社所有村子的夏季公粮全部免交。

  听到这个消息,村里人纷纷自发鼓掌。

  另一件事情,则是石圪节公社近期准备给各村通电,谁有想法稍后可以报名,每家开户费十块钱。

  终于要通电了。

  话说,王满银不知道已经盼多少年。

  通电后,自己就不用每天让少安带着蓄电池去供销社充电了,只需在炒货机上添加一个小型变压器,就可以直接使用。

  另外,王满银心心念的电视和电风扇也该买回来了。现在工业票虽然有点困难难弄,但只要有钱,还是可以买到的。

  他原本以为会拖拉到秋收后,没有想到开完会刚两天,公社已经派出电工开始架线。

  石圪节公社到罐子村原本就有电杆,只是上边架着广播线。这些电工倒是懒省事,直接在电杆拉扯电线。

  同用一根电杆,自然是不安全的。不过现在到处都一样,公社里也不可能单单为罐子村另栽电杆,所以只能将就着用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kkxs9.cc。快看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kkxs9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